他今年17歲,高中生。他今天告訴我,考試考的不好,口氣像隻鬥敗的公雞,國文40幾,英文20幾,數學0分,全班最後ㄧ名,「覺得自己比同學笨」,這是他給自己下的評論。
你的兒子考出這種成績,身為父母的你會有什麼反應?我的好朋友開玩笑說,她會羞愧的跳樓。可是,是他考不好,幹什麼你跳樓!每個父母對孩子都有期望,所以每個小孩都有壓力。因此,如果爸媽不跳樓,就換孩子跳樓了。於是,家庭版變成了社會版。
考試成績,好像決定了很多事情。
品行與成績,你選擇哪一個?如果你只能挑選一樣的話。
你希望他是ㄧ個目中無人的天才,還是令人愉快的笨蛋?或許我們不需要那麼極端,我會希望他善解人意,即使成績不佳,如果他已經盡力了,我也不忍苛責。
但是,他沒有盡力,沒有花太多時間在學業上,反而用在愛情,發呆,練琴,打電玩….,所以各科目都不及格。聽起來好像應該狠狠地毒打一頓。但是,我們這些為人父母的,當我們忙於賺錢養家活口,是否花心力去照顧、引導、溝通我們的家人、親人和朋友?我們給自己打分數的時候,從經濟支持,精神支持,循循善誘,共同成長的各個層面來說,都能及格嗎?都表現良好嗎?
養兒育女,從投資報酬率的角度看,從來就不是個划算的投資,我們不可能寄望投資同等金額,要有超額回報,尤其回報的方向必須滿足我們的預期。從某種角度來看,孩子只能當做人生的體會,人生的娛樂。小孩從小出生到你拉拔他長大,從懷中的襁褓到獨立自主的個體,父母,不能只是看著孩子長大,自己卻仍停留在那個替他包尿布、餵奶的爸爸和媽媽。
你曾經在他學走路的時候,站在他的面前,跟他說,「往前走,不要怕。」現在,在他長大的過程中,每件事都在變:他要學著體會自己身體的變化;情緒的變化;遭學業的變化;同學朋友異性的變化;與家人相處的變化。你,是否依然站在他的前面,告訴他,「不要怕,我在前面引導你?」還是,你只是在他的後面,拼命推著他朝你想要的方向前進?
敎他做人處事,敎他懂得愛人與被愛,敎他勇於承認錯誤,勇於嘗試開創事物,勇於表達情感,勇於表達自我,敎他為自己負責,敎他保護弱小,敎他照顧家人親友,敎他獨立思考,敎他閱讀書籍,敎他自己尋求答案,敎他管理情緒,敎他打理生活,敎他自己建立價值觀….,這些遠遠比三角函數,英數理化,拿到第一名,都要對他的未來重要,一個人,能不能活的精采、快樂、燦爛,跟人格特質與思考邏輯有關,跟學校成績無關。
升學主義的教育體制,人格和哲學教育、價值觀和待人處世永遠都不是重點。君君父父臣臣子子,人生角色該如何扮演如何進退,學校沒敎,父母無知,社會無能為力,於是,社會上很多有學歷沒有判斷力、有工作經歷沒有生活能力、有家庭卻不知如何管理、有小孩卻不知如何教育的父母。每天有處裡不完的生活瑣碎和情緒問題,缺少哲學和中心價值觀的指南針,父母精疲力盡,無所適從,隨波逐流,怪罪小孩這個不聽那個不聽,怪罪競爭激烈環境太拼,盡頭,到底在哪裡?
看遠一點吧!書唸的好與不好,也不過就是學生時代風不風光,有人早開竅,有人晚開竅,考試,只是測試唸書的成果,不能代表人的智商,不能表現人的特質,更不可能代表成功與否。
如果我們今天可以要求小孩考上醫學院,考上律師,就因為我們付了錢,那麼,我也付你錢,你考考看好嗎?父母就是陽光、空氣、水,小孩是植物,給他燦爛的陽光,不是責備;給他乾淨的空氣,不是期望;給他充足的水,不是方向,讓他自己進行光合作用,自己找到人生的方向,讓他在未來,都還願意找你討論人生的真理真諦,當然,你自己可以想想,你夠不夠資格談論人生,如果你不夠,那麼該唸書該用功的,是你,不然你的人生考試,可能已經不及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