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名產居然是A貨,該算是奇蹟。 

襄陽市場遷移到上海科技館地鐵站,成了「亞太盛匯」購物商場。規模不小,人氣卻比以前少了許多。

 

非假日到地下商場走一圈,多數商家坐在門口聊天,連招攬生意都懶了。偶有幾個積極的店家試試運氣:「小姐,要包嗎?超A的,進來看一下。」真正走進店裡的,真的不多。 

前幾年,每個來中國的觀光客,逛A貨似乎成了固定景點。機場整團人手拎四、五個包見怪不怪,大批採購包裝成箱的也大有人在。這些年少見這樣的盛況,A貨市場生意清淡幾近蕭條,平日門可羅雀的商店街,店裡年輕小妹或小哥們閒閒沒事就是聊天,或哼哼商店街公共放送的流行歌曲。 

這樣的生意還能撐多久?我納悶。 

過去買賣雙方容易成交,商家利潤頗高,觀光客也覺得撿到便宜。以前不懂中文的外國人買A貨幾乎是任人宰割,今非昔比,如今外國人無論黑白,一個比一個難應付,外國「殺手」有時比中國人砍殺得更血腥。現在外國觀光客不需講中文,店家因應市場需求,一口流利的Survive English討價還價,也能口沫橫飛滔滔不絕。但是,成交的金額卻越來越令商家沮喪。

 

多年來口耳相傳,消費者早已熟知A貨市場「你不砍就被人砍」的道理。 

現在最常見店家老闆拿著計算機看著老外臉色。

老外搖頭說:NO!

店家立刻補上一個上道的數字。

老外仍氣定神閒不為所動:NO Way!

店家緊追不捨,再敲一個數字。

老外斬釘截鐵一個字:Impossible接著調頭走向隔壁商家。

老闆一個箭步攔下:「as you wish,pick one…….」

 

多年下來,這樣的殺價模式已成了消費者的購物指南。絕對的買家市場,只要你敢開,使出「不賣走人」的絕招,通常都有令人滿意的砍價空間。

 

這種買賣雙方的殺價攻防,買家砍得愈兇,賣家價格揚的愈高,有些還真是「高深莫測」。至於有多高?我做了個小小的實驗。

隨便選了一家店走進去。

「老闆,給我超A貨,不好的我不要。」

「小姐,超A很貴的。」

「先拿出來看看哪,貴要貴的有道理吧!」

 

店家打開最底層的抽屜,一個個包裝精緻的名牌皮夾就在眼前。

店家拿了一個Gucci的長夾給我。品質還不錯。

 

「這個開多少?」

「這個要850。」

我冷笑一聲:「你這是給中國人的價格還是給外國人的,別自家人當外人賣啊!」

 

「你覺得應該多少?」店家立刻改口。

「你開這種價格,我很難講下去。」我白了老闆一眼。

「你說多少嘛?」老闆心急。

我衡量一下,在計算機上按了180。

老闆兩顆眼珠瞪的斗大,直盯著我,一動不動,一句話也沒說。

 

這表情不知是「小姐,你真內行」,還是「小姐,你太離譜。」

我等著老闆下一個反應。

 

「你最高可以多少?」老闆開始探底,話講得很小聲。

「不是我最高可以多少,是你最低可以多少。」想掀我的底,你先脫給我看。

「你再加一點。」老闆邊用打火機燒著夾包的皮面,邊告訴我這是如假包換的真皮。

 

我心裡有譜,快成交了。但也很想罵人,你他媽的居然賺這麼多。

 

旁邊一位黑人女士看我一副冷面女殺手的模樣,恭敬地詢問:「你覺得這個包好看嗎,老闆賣我125塊,這個價格可以嗎?」我摸了一下她挑選的一款咖啡色皮包,質感、款式都不是很好。但當老闆面,能說什麼呢,特別是他們已經談好價格。

我遲疑了一會兒,希望她能從我的表情解讀我真正的想法。口頭上我只說「還可以啦!」

 

一個是外國無辜的消費者,一個是本國獅子開口的店家,我是幫中國人還是幫外國人?是幫善良消費者,還是幫自己同胞?我心裡OS:「這包60塊人民幣老闆還有賺,你的午餐和晚餐都被老闆吃了。」

 

我常想,這樣的市場機制究竟誰得到好處?一個惡性循環的生態,終究會有那麼一天,消費者不再信任任何價格,包括自己出的價格都要懷疑「是不是買貴了?」「能成交,肯定被坑了,應該再殺低一點。」而消費者砍得愈兇,店家愈是漫天開高價。你問,有沒有行情價?什麼叫行情?沒有行情,就是行情。

 

最後店家願意200人民幣賣我,我沒買。本來就只是做實驗,我對真正的名牌包沒有特別感興趣,何況是膺品。其實,許多大陸國產品牌設計和質感都不差,應該多鼓勵這些正規品牌走出一條路。

 

儘管A貨市場生意漸趨冷清,供需的關係還是存在。要任其自然淘汰,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

 

在中國大陸,就算你拿著真名牌,別人也覺得那是假的,因為滿街都是仿貨。而

拿著超A貨的,多半不想別人一眼看出這是冒牌貨。A貨市場的存在,正反映了人心的矛盾。買假貨的虛榮是不想承認自己買不起名牌,但又需要名牌的光環。當然,很多人買A貨很單純,就是覺得好看,又不用花幾十倍的價格買正品。

 

但有些人就是想魚目混珠,喜歡名牌,享受穿戴名牌的優越感,她認同名牌的價值,卻不願意花同等的價錢購買。於是,想騙人的到騙子市場買假貨,買貴了還要罵商家沒良心,坑死人不償命。既然買賣雙方都是騙子,不就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有什麼好抱怨的!

 

在真假不分的城市,什麼真的都能造假,什麼假的,幾可亂真,沒有行情,當然也不會有什麼保障。

 

表面上也許你撿了便宜,或許實際上你已經吃了暗虧。你不知商家賺了多少錢?也不知什麼時候面對被識破的尷尬。也許沒有人看得出來,也沒有人會戳破你值得同情的虛榮心,而穿戴膺品最大的難堪,其實是那個心知肚明的自己,A貨不過是個自欺欺人包,何必帶個讓人渾身不自在的包呢?

 

真真假假,得失之間,冷暖自知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llelin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