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喜歡人擠人。但有時候,被迫在五一假期走在人山人海的城隍廟、上海老街、外灘、南京東西路…,搭渡輪,擠地鐵,做些觀光客必做的事情。擁擠中,你用居民的身分觀光客的眼光看這個充滿旅遊人潮的上海,領著一對首次拜訪祖國對什麼事都感新鮮的夫妻,這種捨命陪君子,你居然也賺了個充滿趣味的五一假期。
洛莉塔小姐「計畫」來訪已經半年了,雖然她什麼功課也沒做,純粹想來個擺爛上海遊。你一點也不訝異,自從你移居上海,你的朋友就開始計畫著如何到上海混水摸魚。洛小姐不是第一個,當然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在上海待了一年,很多風景名勝觀光景點都是親友來才動心起念,有了走看的動力。平常,你不會也不想去,因為你覺得那是觀光客去的地方。親友一來,你有了參觀的理由,卻少了觀光客的興奮,特別是某個你已經去了N次的地方,如何維持每次陪親友逛街的新鮮刺激呢?
秘訣無他,植入觀光客的眼睛,耳朵,還有一顆好奇的心。
一個久居的城市,一旦少了觀光的心情,就少了很多故事。
很多時候,你為了在一個陌生城市安全地自在悠游,你研讀了當地的歷史背景,地理環境,美景小吃,雖然這些資訊不足以代表一個城市的全貌,但這段旅遊的日子可能是你這輩子知道最多關於這城市兩三事的階段。就像學生總在考試的時候,知識的記憶力被迫達到巔峰。之後你發現,四十歲的你,歷史地理的常識從來不曾超越你的高中時期。
離開了大考小考的生活,旅行,更像一段段短程長程的挑戰。你為每一次的出發做足準備,或許沒有任何準備,但一下了飛機,你已經開始了解一個城市,用你自己選擇的方式。
不過,當你成了這個城市的住民,一切好像就變了。有時候,你還會用一種自以為是的心態看不起觀光客。你失去了觀光的心情,不再認為一個陌生城市的超級市場充滿驚喜,看見同樣品牌不同文字不同幣別的零嘴,那種發現新大陸的樂趣不見了。你只會走到你熟悉的置物櫃,精準的拿下你要的東西,結帳,然後回家。
你不再覺得名勝是名勝,古蹟是古蹟,別人大老遠跑來看的東西,在你心中不足為奇。
然而,來回票買的不只是觀光的樂趣,還有一種保鮮的心情。
你忽然想起過去你居住多年的城市,總在即將離開的時候,總在異鄉想念的季節,你才忽然發現,那個你認為很熟的地方,其實你一點也不了解,你不知道典故,不知道歷史,甚至連名字也不在意。很多的景點,外來客如數家珍,你身為在地人卻毫不知情;很多小吃,觀光客津津樂道你卻食不知味…。在你幾乎遺忘一個城市的美麗,觀光客卻提醒你,你擁有,卻不珍惜。
洛莉塔小姐雖然來上海瞎混,卻借給你一身觀光客的行頭:
一雙容易驚豔的眼睛,一副四通八達的耳朵,一張吃什麼都津津有味的嘴,還有一顆溫柔善感的心。在上海住滿週年,你是年輕的上海住民,再次耳目一新,那是一種很不一樣的居民觀光情。
沒有觀光客的眼睛,看不到城隍廟旁邊的工地一首像打油詩的「文明施工承諾」:
泥漿不外流,輪胎不沾泥
管線不損壞,渣土不亂倒
爆破不擾民,夜間少噪音
沒有觀光客的好奇,看不到內衣店櫥窗一個性感撩人的模特兒下方卻標示著一行很有使命感卻一點也不搭調的市民宣言:
本店員工承諾,告別交通陋習,做文明行路人。
沒有觀光客的異國情調,不會注意到上海市黃埔區外灘管理所的燈箱廣告寫著: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話到底跟「外灘管理」有什麼關係。
沒觀光客的好眼力,不會發現吃過幾十次的「老山東魯菜館」,漂亮的女經理長得像王菲,還會拍照留念。
沒有觀光客的時尚旅遊,不會覺得衣服反著穿也是一種創新的搭配。
沒有觀光客的好胃口,不會阿姨燒了一大盤紅燒肉,十五分鐘後連肉末都不剩,你才恍然大悟,不只大陸同胞肚量大,咱台灣人的食量一樣驚人。
沒有觀光客的採購慾,不會發現印有毛澤東頭像,寫著「為人民服務」的帆布書包居然這麼有在地風情。
沒有觀光客的「紀念品必買」,不會發現印上「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的火柴盒,讓你感受一種會心的幽默。
所有的趣味源自於你就是個觀光客,而所有的擦身而過,卻可能因為你已經住在這裡。
你還是不喜歡人擠人。
但你開始慢慢喜歡當個城市觀光客,直到你離開城市的那一天,都還對這個城市,樂此不疲。
備註:
特此銘謝洛莉塔小姐及其夫君六天五夜踏破皮鞋還摔了個狗吃屎仍堅持花光身上最後一塊人民幣用力遊上海,沒有兩位台製超級觀光客令人五體投地的觀光客精神,就沒有「樂在五一」的上海少奶奶。